在我国,都说父母操劳了一辈子,是为了孩子。而在同志的世界里,可能他们的后半辈子,注定是要为了父母去活。
Jessic(化名)和Amy(化名)是一对同性恋人,在一起近6年的时间,Jessic在上海的一家药企工作,收入稳定。Amy从事自由职业,闲暇之余还有着自己的小生意。两人在畅享未来的同时,各自父母却非常反对两人的关系,经过几年的不断的沟通,终于默认她们,但要求她们必须要有一个孩子,以后老了起码还能有人照顾。
刘先生(化名)是一名同志,上海本地人,今年32岁,在金融业做着管理层,经济条件不错的他早些年已经和家里出柜,父母虽然难以理解,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,渐渐地也接受了他同志的身份。但刘先生知道父母始终想让自己有个孩子,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也给自己留个后,刘先生也不是没想过抱养一个,但备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,觉得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小孩,才算是真实属于自己的小孩。
机缘巧合之下,刘先生和Jessic在网络里结识,并在线下见了面,彼此也对对方有较好的印象,经过半年的了解,三人经常一起见面,也很快成了好朋友。一年后,他们有个大胆的想法,三个人决定要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,于是就这样组成了一个特殊的“家庭”。
一开始,刘先生和Jessic想通过试管的方式,让Jessic自怀,但Amy却觉得这样一来,孩子出生后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,为了这件事,和Jessic感情一度降到了冰点,刘先生不忍心看到她们多年的感情就这样结束,在各自退一步后,达成了共识:生一个女孩,由较年轻的Amy提供卵子,刘先生提供精子,植入到Jessic的体内。宝宝出生后,由Jessic和Amy负责照顾,刘先生可以随时看望女儿。
在医院试管专家的指导调理下,前期促排、取卵、取精都很顺利,实验室里培养了8个胚胎,下个月将会通过生殖中心的PGS筛查技术,将优质健康的女胚胎放到Jessic的体内。10个月后,这样一个特殊“家庭”的宝宝将来到这个世界上。
中国人常说的养儿防老,意思是在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的情况下,个体到了一定的年纪,劳动力逐渐退化或完全丧失,子女的反哺就成为他们的重要生活保障。加拿大参议院关于同性婚姻合法举行的第三次辩论上,多项调查表明:那些由同性恋组合而成的家庭里,他们的孩子甚至比异性夫妇所扶养的儿童,在社会融入能力、性别角色行为、道德发展、独立性、自我约束能力、交际能力,或自信树立等方面都相对优秀。
要孩子,希望你是真的喜爱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