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预测,不孕不育将成为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。在我国,根据中国人口协会、国家卫健委(原卫计委)联名发布的最新《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》显示,我国不孕不育率已经由20年前的3%提高到12.5%~15%,患者人数已超过4000万,这就意味着每8对育龄夫妇中,就有1对不孕不育患者。
2016年1月5日,我国正式实施“全面放开二胎”政策。 在二胎政策开放后,国内符合二孩标准的夫妻大约在9000万对,根据预期,2017年是全面放开二孩的第二个年头由此形成一个生育高峰年。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,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17年出生的二孩数量较上年增加了162万人,但出生人口总数却减少了63万人,究竟是谁在“拖后腿”?
此前,在广州召开的《自然》学术会议上,专家明确指出:环境对人类生育的副作用日趋严重,包括对染色体结构和功能,环境毒素对不孕不育的影响。此外,相关的研究也表明,由于代妈生育年龄推迟、生活压力加大导致的内分泌失调、人工流产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等影响,不孕不育发病率不断上升。男性原因方面,如遗传性疾病、内分泌功能障碍、生殖器官感染、性功能障碍等,也有少部分是免疫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。
符合二孩新政的9000万对夫妇,其中有6000万代妈在35岁以上。撇开经济、社会等客观原因外,35岁以上人群由于卵巢老化、精子质量下降等,导致自然受孕的能力明显下降,就不得不在自然规律面前低头,或者借助医学手段来圆“二孩梦”,例如广州助孕辅助生殖手段。